姓 名:李再帏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轨道结构动力分析、轨道平顺性状态控制及铁路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理论
通讯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 6165cc金沙总站
邮政编码:201620
联系电话:021 67791163
电子信箱:lzw_5220964@163.com
个人简介:
男,吉林大安人,工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出站博士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铁道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轨道结构动力分析、轨道平顺性状态控制及铁路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教委等课题多项,以骨干身份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7/2)、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5/6)、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0/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2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学位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上海市奖励办及上海市学位办通讯评审专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青年编委;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Applied Sciences、振动与冲击、振动测试与诊断、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所获荣誉:
2012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2018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10/9)
2018年第二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201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超高速轨道平顺性高精度测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排名第二)(7/2)
2021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轨道桥梁车致振动与噪声精细化分析理论及控制技术应用”(排名第六)(15/6)
2021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新工科的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0/3)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8430)“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平顺性的能量评价、演化与预测理论研究”,2022.1-2025.12,58万,在研;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808333)“基于混沌分形的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形位评价方法及其对服役可靠性影响研究”,2019.1-2021.12,24万,已结题;
[3]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轨道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016YFB120040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状态长期监测、评估及预警平台研发工程试制设备项目,2020.1-2020.12,50.8万,已结题;
[4] 主持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16030501400)“基于空耦兰姆波的无砟轨道结构层间损伤非接触检测装置研制”,2017.1-2019.12,60万,已结题;
[5] 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4YZ137)“基于神经网络的轨道短波不平顺检测与评价理论研究”,2014.1-2016.12,8万,已结题;
[6] 主持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ZZGJD13041)“基于几何分形的短波不平顺评价与模拟理论研究”,2014.1-2015.12,4万,已结题;
[7] 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项目“轮轨接触模块开发和曲线动力学模块开发”,2021.09-2021.12,20万,已结题;
[8] 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项目“上海地铁扣件服役状态劣化预警分析技术”,2021.10-2022.12,26万,在研;
[9] 主持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2022123)“沪苏通大桥轨道平顺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22.1-2022.12,8万,在研;
[10] 主持中铁二局新运公司项目“上海地铁无缝线路碎石道床状态测试研究”,2020.08-2020.10,4万,已结题;
近年主要论文:
I英文论文
[1] Zai-Wei Li, Song-liang Lian and Yue-lei He.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Horizontal Vibration for Vehicle-Track System Based on Hilbert-Huang Transform[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3. doi:10.1155/2013/954102. (SCI,IF=1.36)
[2] Zai-Wei Li, Xiao-Zhou Liu and Yue-Lei He. Identification of Temperature-Induced Deformation for HSR Slab Track Using Track Geometry Measurement Data [J]. Sensors, 2019, 19(24): 5446.(SCI, IF=3.57)
[3] Zai-Wei Li, Yue-Lei He, Xiao-Zhou Liu and Yun-Lai Zhou. Long-term Monitoring For Track Slab In High speed Rail Via Vision Sensing [J]. IEEE ACCESS, 2020, (8): 156043-156052.(SCI, IF=3.36)
[4] Zai-Wei Li, Xiao-Zhou Liu, Hong-Yao Lu, Yue-Lei He and Yun-Lai Zhou. Surface Crack Detection in Precasted Slab Track in High-Speed Rail via Infrared Thermography[J]. Materials, 2020, 13(21), 4837. (SCI, IF=3.62)
[5] Zai-Wei Li, Wen-Fa Zhu, Xiang-Zhen Meng, Guo-Peng Fan and Yue-Lei He. Multi-layer imaging method for void defects in ballastless track using forward ray tracing with SAFT[J]. Measurement, 2021,173, 108532.(SCI, IF=3.39)
[6] Zai-Wei Li, Xiao-Zhou Liu, Hong-Yao Lu and Yue-Lei He. Narrowing LCPST maintenance duration with field data analysis of slab deform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21, 235(9): 1099-1109.(SCI, IF= 2.35)
[7] Liu-Jia Sun, Zai-Wei Li*, Wen-Fa Zhu, Yue-Lei He, Guo-Peng Fan, Wen-Ping Fang and Wei Shao. A method for long-term on-line monitoring of temperature stress of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1, 13(8): 1–14.(SCI, IF=1.36)
[8] Zai-Wei Li, Xiao-Zhou Liu, and Si-Xin Chen. A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Slab Track Structure Based on Vehicle-Track Dynamics and Surrogate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O: Journal of Risk and Reliability, 2022, 23(1): 79-89. (SCI, IF=1.89)
[9] Zai-Wei Li, Xiao-Zhou Liu* Fei Yang and Li-wen Zhang. Mud pumping defect detection of high-speed rail slab track based on track geometry data [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art A: Systems, 2022, 148(6): 04022023-1-12.(SCI, IF=1.77)
[10] Zaiwei Li and Long-yuan Li. Analysi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two-phase composites [J].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2022, 35(11): 101305.(SCI, IF=7.68)
II中文论文
[1] 李再帏, 雷晓燕, 张鹏飞. 减振型阻尼钢轨有限元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9, 64-66.
[2] 李再帏, 练松良, 李秋玲, 陈鑫.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不平顺谱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1, 28(5): 83-87.
[3] 李再帏, 练松良. 改进HHT方法在轨道不平顺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2, 29(3): 270-275. (EI)
[4] 李再帏, 练松良, 周俊磊. 基于改进EMD方法的轨道不平顺时频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5):702-706. (EI)
[5] 李再帏, 练松良. 线路轨道状态质量时域与频域评价方法关系分析[J]. 铁道建筑, 2013, (11): 125-128.
[6] 李再帏, 练松良, 刘晓舟. 浮置板轨道对地铁车辆振动影响的实测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3, 16(9): 23-26.
[7] 李再帏, 练松良. 武广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特征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 34(5): 52-55.
[8] 李再帏, 练松良. 基于本征模函数的轨道质量评价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2):213-217. (EI)
[9] 李再帏, 练松良, 刘晓舟. 基于HHT的车辆-轨道系统垂向振动的时频分析[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3, 33(5): 799-803. (EI)
[10] 何越磊, 李再帏*,盛春玲, 陈鑫. 不同地铁线路条件下轨道谱的特性分析[J]. 铁道工程学报, 2014, (8): 99-104. (EI)
[11] 李再帏, 雷晓燕, 高亮. 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分析[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 11(3): 43-47.
[12] 吕宏,李再帏*,何越磊. 考虑波长因素的轨道不平顺预测方法[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 12(6): 1312-1318.
[13] 李再帏, 雷晓燕, 高亮. 高架轨道交通无砟轨道谱特性分析[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 12(1): 40-45.
[14] 李再帏, 雷晓燕, 高亮. 轨道短波不平顺数值模拟的一种新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 16(1): 37-45. (EI)
[15] 郭云祺,李再帏*,何越磊,路宏遥.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正温度梯度预警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9):2209-2216.
[16] 李佳雨,李再帏*,何越磊,路宏遥. 华东地区夏季无砟轨道温度梯度预警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2019, 63(4): 40-46.
[17] 吴刚, 李再帏*, 朱文发, 张海燕, 柴晓冬. 基于空耦超声导波的无砟轨道CA砂浆脱空检测方法[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 16(6): 1375-1383.
[18] 李再帏,张斌,雷晓燕,高亮. 基于随机有限元的无砟轨道服役可靠性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9, 38(16): 239-244.(EI)
[19] 李思宇, 李再帏*, 何越磊, 路宏遥, 徐纪康. 无砟轨道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铁道标准设计, 2019, 63(9): 28-33.
[20] 王登涛, 李再帏*, 何越磊, 张志远, 路宏遥. 基于热成像的轨道板表面裂缝检测方法[J]. 铁道标准设计, 2020, 64(07): 22-28.
[21] 孟翔震, 李再帏*, 朱文发, 何越磊, 路宏遥. 基于空耦超声Lamb波的金属板状结构内部缺陷检测方法[J]. 应用声学, 2020, (02): 316-324.
[22] 张力文, 李再帏*, 何越磊, 徐伟昌, 路宏遥. 胀板病害的高低不平顺时频特征及其评估方法[J]. 振动与冲击, 2020, 39(13):110-115.(EI)
[23] 李再帏,雷晓燕,高亮. 无砟轨道不平顺对行车安全性影响的可靠性分析[J]. 铁道学报, 2020, 42(10): 101-105.(EI)
[24] 李再帏, 吴刚, 朱文发, 柴晓冬. 基于lamb波的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层间伤损检测方法[J]. 铁道学报, 2020, 42(12): 120-126.(EI)
[25] 李再帏,李思宇,何越磊,路宏遥,张斌. 无砟轨道服役状态的移动端监测技术[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12): 6-12.
[26] 赵晨晖, 李再帏*, 路宏遥, 何越磊. 一种智慧型无砟轨道在线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2021, 65(7): 53-58.
[27] 吴鹏飞, 李再帏*, 刘晓舟, 何越磊. 考虑波长因素的高铁无砟轨道不平顺分形特征[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1, 18(9): 2217-2224. (EI)
[28] 谭社会,李再帏*, 时瑾,马登科. 轨道纵断面设置对千米级高铁悬索桥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 中国铁道科学, 2021,42(6): 58-67.(EI)
[29] 李再帏, 吴鹏飞, 刘晓舟, 何越磊.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不平顺分形特征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22,41(6): 281-288.(EI)
[30] 孙刘家,李再帏*,范国鹏,何越磊. 基于临界折射纵波的钢轨温度力监测方法[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2, 39(1): 108-115.
[31] 王鲁明, 李再帏*, 赵彦旭, 路宏遥, 何越磊. 无砟轨道位移测量中ROI区域自动提取方法[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19(2): 310-318.(EI)
[32] 马跃坤, 李再帏*, 赵彦旭, 路宏遥, 何越磊. 纵连轨道板表面裂缝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19(3): 579-587.(EI)
[33] 施振青, 李再帏*, 杲斐, 何越磊. 不同速度条件下轨道不平顺分形特征分析[J]. 铁道标准设计, 2022, 66(8): 55-60.
III. 学术专著
[1] 李再帏. 铁路轨道不平顺特征及控制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22.
[2] 李再帏, 何越磊, 朱文发. 无砟轨道典型结构病害检测关键技术研究[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23.
[3] 李再帏, 练松良. 轨道交通振动分析与测试[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23.
授权专利:
[1] 雷晓燕, 张鹏飞, 李再帏. 阻尼车轮,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920141779.3
[2] 雷晓燕, 张鹏飞, 李再帏. 阻尼钢轨,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920141780.6
[3] 李再帏, 路宏遥, 朱文发, 何越磊, 李培刚. 一种轨道板温度远程监测系统, 发明专利, 2018, 专利号:ZL 2015 1 0887963.2。(授权)
[4] 李再帏, 郭云琪, 朱文发, 何越磊, 李培刚, 路宏遥. 一种用于轨道板在线监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发明专利, 2018, 专利号:ZL 2015 1 0894069.8。(授权)
[5] 李再帏, 路宏遥, 何越磊, 王登涛.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振动测量的传感器固定装置, 发明专利, 2018, 专利号:201811515091.7. (实质审查)
[6] 李再帏, 朱文发, 张海燕, 柴晓冬, 何越磊, 张辉. 一种动态检测无砟轨道缺陷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2018, 专利号:201811168216.3. (实质审查)
[7] 朱文发, 张海燕, 李再帏, 柴晓冬, 何越磊, 袁天辰. 一种动态无损检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2018, 专利号:201811168232.2. (实质审查)
[8] 何越磊, 陈施宇, 李再帏, 黎桂. 一种激光跟踪仪的靶球固定装置及其应用, 发明专利, 2013, 专利号:201310169542.7. (授权)
[9] 何越磊, 柴晓冬, 李再帏, 彭乐乐, 路宏遥, 朱文发. 一种远程采集轨道板温度场关键参数的系统, 发明专利, 2016, 专利号:201611231827.9.(实质审查)
[10] 李佳雨, 李再帏, 路宏遥, 何越磊, 余佳磊, 王晋锴, 刘昊旻, 申建康, 陈猛. 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动态位移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721710686.9.
[11] 吕宏, 何越磊, 李再帏, 王春梅. 一种地铁站台边界轮廓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420575847.8.
[12] 朱文发, 路宏遥, 李再帏, 彭乐乐, 柴晓冬, 何越磊. 一种远程采集铁路轨道板温度场参数的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621451058.9.
[13] 钟垚, 何越磊, 路宏遥, 李再帏, 朱文发, 王瑞洋, 郭云祺. 一种轮轨力在线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720480450.4.
[14] 孟翔震, 朱文发, 李再帏, 何越磊, 张辉, 张海燕. 一种动态检测无砟轨道缺陷的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821626929.5
[15] 吴刚, 李再帏, 朱文发, 柴晓冬, 袁天辰, 张海燕. 一种动态无损检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的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821626510.X
[16] 李再帏,路宏遥, 何越磊, 孟晓亮, 马跃坤. 基于红外图像的高速铁路安全区入侵警报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2010660986.0. (实质审查)
[17] 孙刘家, 李再帏, 朱文发, 张辉, 范国鹏, 邵伟.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近表面缺陷检测的信号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20205111285.
[18] 王鲁明, 李再帏, 何越磊, 路宏遥, 苗壮, 赵晨晖, 张皓然, 孟翔震. 基于图像识别的钢轨纵向阻力试验的监测系统及分析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22972916.
[19] 赵晨晖; 路宏遥; 李再帏; 何越磊; 季杰; 万伟明.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的轨道板接缝处纵向位移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1469221.
[20] 季杰;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赵晨晖; 万伟明; 连茜椰. 一种无砟轨道垂向变形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1557487.
[21] 连茜椰;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刘俊; 万伟明. 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垂向位移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8222101268.
[22] 张力文;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一种钢轨表面轮廓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0503954.
[23] 吴鹏飞; 路宏遥; 李再帏; 何越磊; 赵晨晖; 王登涛. 一种非接触式轨道板垂向温度变形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7870865.
[24] 张超;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季杰; 张力文. 一种轨道板纵向温度变形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8112766.
[25] 叶鹏; 何越磊; 刘俊; 路宏遥; 李再帏; 王登涛; 胡彬; 齐超凡. 一种轨道板温度裂缝模拟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18219721.
[26] 娄小强;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张超; 季杰; 赵晨晖. 一种基于万能试验机的剪切试验装置及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8147337.
[27] 张皓然;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张超; 王鲁明. 一种用于钢轨纵向阻力测定的试验装置及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18400929.
[28] 苗壮; 路宏遥; 何越磊; 李再帏. 一种用于轨道板离缝监测的摄像头模块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18216993501.
[29] 马跃坤; 路宏遥; 李再帏; 何越磊; 孟晓亮. 基于红外图像的高速铁路安全区入侵警报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2020213464931.